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联合国官网显示,今年国际志愿者日主题为“志愿服务,你我同行”。

在广州,退休街坊正成为志愿者的重要队伍之一。目前,时间银行注册志愿者超过11.9万名,其中50岁及以上志愿者约占10%。义剪、慰问、环保倡导、社区建设……他们在社区默默奉献,投身志愿服务,解决公共难题的退休街坊,带来浓浓“烟火气”和“街坊情”。

在老龄化愈加明显的时代,他们的举措已不仅是温情的体现。实际上,志愿服务正成为中国养老事业发展避不开的重要一环。而广州,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初老服务老老”模式。

通过时间银行助力养老事业

中华志愿者协会专职副秘书长刘红尘此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障成为全国难题。在核心家庭养老功能衰退、提倡社会化养老的背景下,时间银行成为“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有效实践。

时间银行可理解为年轻时做志愿者,储蓄志愿服务时间,年迈时兑换养老服务。刘红尘认为,该模式为增进代际支持、在地老化及构建互助养老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广州市志愿者协会于2019年8月正式上线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运作机制,建立志愿服务时间积分用于兑换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服务,鼓励志愿者捐赠时间积分用于连接企业、社会资源,再次服务困难老年人等社区困难群体,引导“低龄健康活力型老人服务高龄卧床不能自理老人”,实现志愿服务的“二次公益”,形成时间银行助力养老事业的“广州模式”。

累计发布活动逾9540个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公益时间银行设置了志愿服务在线管理、党员服务落地社区、公益行动汇聚力量、公益资源精准匹配、心愿服务纾难解困、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时间积分兑换捐赠、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服务数据统计分析等九大功能。

自2019年8月26日正式上线,时间银行注册志愿者超过11.9万名,50岁及以上志愿者约占10%,累计发布活动逾9540个。其中,平台联动了广州市201个社工服务站,引导初老志愿者参与上门探访、送餐派餐、义修义诊等活动。

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累积志愿服务时数排名前100名注册志愿者中,广州初老志愿者占比达到60%,其中,最高服务时数的初老志愿者累积达到2712小时。该负责人表示,这表明,广州初老志愿者已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志愿者协会还将实施“初老服务老老计划”系列举措,进一步撬动城市“初老服务老老”氛围,发挥时间银行在互助养老领域的重要作用。

实践加码

据悉,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将培育100支社区助老志愿服务队,开展“耆望成真·长者微心愿公益服务”等活动,为广州全市2000名困难长者提供专业护理、居家安全等7类专业服务和慰问、助餐送餐等7类志愿服务。

广州还将陆续开展“志暖夏凉”关爱社区困难长者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金秋送暖·义心传城”志愿服务大行动、学雷锋月社区志愿服务大行动,引导广大社区志愿者持续开展助老志愿服务,织密织牢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志愿服务网。

跨界协作

记者观察发现,不仅广州,其实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也陆续诞生了养老时间银行、公益时间银行等基于本土、特色鲜明的时间银行新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魏娜认为,时间银行开发了老年人力资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低成本战略。

然而,如何通过时间银行提升公民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激励养老互助行为、增强公民互惠意识?此前,由中华志愿者协会、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市志愿者协会主办了2020年时间银行广州研讨会,搭建全国各地分享交流的平台,邀请多方嘉宾探讨如何从平台设计、制度规范、数据收集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

媒体赋能

10月底,广州市老龄委发布《2019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截至2019年底,广州60岁及以上人口占户籍人口的18.40%,老年人口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越发受到重视。

广州日报重点打造长者垂直领域平台,与广州市民政局在养老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新花城App垂直栏目及广州日报纸媒、多方媒体平台为补充的全媒体矩阵,不久前启动了“银发浪潮·技能PK大赛”,邀请全市长者分享才艺,逾千名长者报名,点赞投票逾10万人次。

花城老友记频道更是引导街坊成为社区专才志愿者,获得热烈反响。此外,该频道亦建设了广州市志愿服务专区,计划联动社会多方,通过倡导以及线上线下互动方式撬动广大读者的志愿服务热情,发挥媒体影响力,助力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关键词: 时间银行志愿者 养老事业